第一百五十八章 和谈(三)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新明一五六七第一百五十八章 和谈(三)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龙天等人听完张朝的话都陷入了沉思,张朝放下手中的茶杯看了看众人明白自己的话对他们的内心的思想的冲击。是呀!一个自己为之有可能要为之奋斗一辈子的科举,在自己口中却要被历史所摒弃;谁都不会好受!但即使在自己生活地那个时代,还不是要通过考试来选拔公务员吗?这不过是科举制度一个变相的存在而已!

    看着众人,张朝笑道:“你们怎么了?我也不过说着玩的,你们不必当真呀!刚刚我不是说过了吗?左耳进,右耳出!不必在意嘛!”

    听闻张朝如此说到,龙天起身问道:“为什么?你能告诉我吗?为什么?”

    张朝笑了笑没有说话。邓经道:“你就给我们讲一讲吧!”

    张朝笑道:“难道你们真的不明白吗?”

    黄靖望着张朝,转眼看着众人摇了摇头笑道:“我想他们是知道的,只是。。。。。。。”

    谷海点了点头笑道:“只是,他们不想说或者不敢说出来而已。你就给他们说一说吧!”

    张朝无奈地摇了摇头笑道:“那我就讲一讲吧!希望你们听了,就当我一时酒话吧!这一切还得从历史上的另一个短命皇朝谈起!隋朝统一全国后,隋文帝为了适应封建经济和政治关系的发展变化,为了扩大封建统治阶级参与政权的要求,加强皇权,于是把选拔官吏的权力收归中央,用科举制代替九品中正制。”

    说到这里看着正在倾听的众人接着言道:“科举原来目的是为政府从民间提拔人材。相对于世袭、举荐等选材制度,科举考试无疑是一种公平、公开及公正的方法,改善了用人制度。科举便做到了不论出身、贫富皆可参加。这样不但大为扩宽了政府选拻人材的基础,还让处于社会中下阶层的知识份子,有机会透过科考向社会上层流动。”

    “这种政策对维持整体社会的稳定起了相当的作用。科举对于知识的普及和民间的读书风气,亦起了相当的推动作用。虽然这种推动是出于一般人对功名的追求,而不是对知识或灵性的渴望;但客观上由于科举入士成为了风尚,中国的文风普遍得到了提高。但科举制度成为统治者改变考试内容使科举成为束缚知识分子思想的枷锁。”

    “科举制度也产生了家庭悲剧。由于科举制度及第者享有丰富的优待的荣誉,而且科举也是普通人出头的重要途径,因此经常会有贫士高中之后抛妻弃子的悲剧发生,相信陈世美的丑名是无人不知晓了。”

    “最后,科举制度也容易导致官场腐败。你们之前不就亲身经历过了吗?”

    张朝放下手里的茶杯,而姜科见状给张朝续上茶水;张朝敲击了两下桌面,接着说道:“科举制度随着历史车轮的推进,出现了科举制度的政治化,天地君亲师的教育又造成了师门关系的盛行。这样造成了严重的师门裙带关系现象。这些师门关系在官场中互相拉帮结派,并且官官相护。总之就科举制度的消极作用来说并不主要是制度本身的错误,制度本身来说应该承认科举是一项好的选官,选才制度。”

    “科举制度是为了选才,也是能够选出传统社会的真才并委以重任的。但历史推进到我大明皇朝,八股文的出现加剧了科举制度的弊端。首先是它败坏了读书种子。士人为了挣得功名,皓首穷经,揣磨圣贤的言行和时文的程墨。到了后来,连经书也不读了,只记其可以出题之篇,及此数十题之文而已。其次是它缺乏实用的价值。八股文一意代圣贤立言,远离现实,只能作为博取科举功名的敲门砖,别无它用。三是它形式主义严重。四是它命题了无新意。”

    众仕子听了张朝这一翻话,心中都各有所思。都默默的坐在那里,手里端着那早已喝干了的茶杯却死死的不放。张朝看了看众人没有说话,拿起茶壶将众人的茶杯重新沏上。

    龙天见张朝前来沏茶起身道:“那我们应该何去何从呢?”

    张朝道:“这还不简单。”说完,拿过龙天手中的茶杯重重的摔在船舷上。只听,“铛”的一声。茶杯被张朝摔的粉粹。众人被张朝这一举动吓了一跳。都望着张朝,只见,张朝淡淡的笑道:“就这样。打破它。建立新的制度。”

    众仕子又再次被张朝的这一句话给震惊了。打破它,建立新的制度,这样的言论要是被人听见;可是要以造反罪抓起来杀头;还可能牵连妻儿老小;三姑四姨;满门抄斩!对于这个问题,众人心中都有认知。但又想知道张朝口中的新制度指的是什么?又有谁敢冒着杀头之罪去问张朝这个问题呢?

    还是有不信邪的!龙天走到张朝身边,小心道:“虽然你的话有些过了!但我想你们也想知道张朝口中的新制度是什么吧!既然,都想知道;那子暮今天之言;就权当酒话;今晚下船之后;就各自回家;睡一觉,明天什么都事情都没有了!”

    听完龙天的话,姜科起身看着龙天;又转眼看着张朝道:“那建立什么制度?”

    张朝笑道:“这我也不知道。我们可以回过头去看看,或许我们将会有新的发现。”

    古风道:“回过头去看?禅让制怎样?大公无私。有德者居之。”

    听完古风的话,张朝摇了摇头,道:“禅让制?确实是不错的考虑。然而,历史事实是怎么样的呢?完全不像儒生们吹的那样。是什么大公无私。而是充满了暴力和残忍。尧执政后期,争夺权力者比比皆是,尧本人将争夺权力者之一的担朱予以囚禁。但是,却没有防住另一个:舜。舜杀光了尧的支持者和家人,逼尧退位。舜后来以治河不力为由,杀了大禹的父亲。其实,这只是一个借口。真正的理由是,后者是争夺氏族部落联盟领袖的有力者。而大禹子承父业,终于将舜杀死。”

    “史书上说,禹三过家门而不入,也不是想象中的那么美好!其实,这只不过是不敢进家门。因为禹不敢和家人接近。否则就会被舜杀死。而在后来禹取代舜夺取权力后,则对舜的部下进行了残酷的屠杀和报复。舜的两个妃子逃到南方,仍不免一死的命运。史书上说,她们是因为感念舜而流下了泪,其实是因为她们在大禹支持者的屠刀下,流着泪被逼跳江自杀的。这完全是赶尽杀绝。因为大禹他自己就怕有人学他的样子。”

    龙天有些不解地望着张朝问道:“那什么才是可行的呢!”

    张朝笑道:“纵观历史,唯汉朝初期的政治制度相对后世要合理得多。可以说它是历史上最好的政治制度。”

    听完张朝的话,与他之前之言前后矛盾,邓经一脸疑惑地看着张朝,道:“这又是为什么?你刚刚不是说汉朝终归是要被后面的皇朝所代替的吗?怎么现在又说汉朝的制度好于现在的呢?”

    张朝拾起那被自己摔破的茶杯,笑道:“政治制度与我之前讲的历史发展,完全不一个理论!而汉朝的制度,最好的是汉初的政治制度;这种政治制度其最合理之处在于它分清楚了‘朝廷’和‘宫廷’这两个不同的概念。”

    “在朝廷由丞相率领百官处理朝廷的事情,皇帝只是国家的元首。在说明白点那就是皇帝只有统权,而没有治权。而到了汉武帝时,一切都从他开始历史演变成了一个集权的社会了!他罢黜百家;独尊儒学。加强中央集权,大大的限制了相权。”

    说到这里,张朝放低了声调言道:“而时间到了我们大明皇朝时,宰相都不设了。当然,这也产生了新的政治制度。因为皇帝也不是神,他也会累!这样内阁制这种辅助皇帝的制度就走进了帝国的政治生活中来了!”

    说到这里张朝看着众人笑道:“而内阁制在最初的时候只是皇帝秘书性质的机构,而到了宣德朝时期权力开始上升,虽然在正统朝末年的反复,但到了成化、弘治二朝之际,内阁制已经成为足以对抗皇权的文官政府代表。成祖成立内阁以后,把原来宰相拥有的决策权牢牢把持在自己手中,议政权分给内阁,行政权分给六部。地方上分三司,分管司法、军事、行政,直接对六部负责。这种政治制度是适宜当今这个时代的,但它的不足之处在于皇帝的权利。至于,为什么我想你们都应该比我清楚了吧!”

    邓经不解道:“皇帝的权利!这又作何解释呢?”

    张朝笑而不答,将手里的茶杯的残片缓缓地使其离开自己的手中;滑入这如镜面一般的西湖湖水之中!

    几人听完张朝这一翻“高谈怪论”都给震惊了。众人都在想他到底是什么人?虽然,心中还有无限的疑问想请教与他;但他此时坐在船舷之上,看着浩瀚的宇宙中那一轮明月;也不知道他在想着什么?是想着与自己一样的问题,还是,他在思索着其他更高深的问题呢?

    Ps:书友们,我是推丯,推荐一款免费App,支持下载、听书、零广告、多种阅读模式。请您关注()书友们快关注起来吧!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新明一五六七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明一五六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明一五六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明一五六七》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