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9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新明一五六七第249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殷士儋因与高拱不合而为与张居正和高拱同路。从乾清宫出来,张居正与高拱都选择了步行。作为大明最有权势的官员,在听闻张朝的那番“高论”之后,自然是“心潮澎湃”久久不能平复!

    对于高拱张居正这样靠读《四书五经》等儒家经典,通过科举走向政坛的儒家仕子;自然都怀有治国平天下的壮志!对于大明皇朝的现状作为帝国的最高管理者张居正与高拱比张朝更为知晓。变法革新,一直都是高拱与张居正的追求。

    早在嘉靖年间高拱便上书嘉靖作《挽颓习以崇圣治疏》,这便是高拱通过他对嘉靖朝年间诸多弊政的长期观察之后,深思熟虑之后针对这些弊政所提出来的解决方法!该奏折在分析嘉靖时期的弊政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必须破除这些因时间淤积下来的各种弊政及形成这些弊政背后的势力!奏折中明确指出“方今时势,内则吏治之不修,外则诸边之不靖,以兵则不强,而以财则不充,此天下之患也。而臣则以为不然。夫吏治不修,非不可以饬也;诸边不靖,非不可以攘也;兵不强而财不充,非不可以振且理也。然所以为之而寡效者,乃由于积习之不善。则夫积习之不善者,是固夫天下之患也!”

    张居正也曾上书作《论时政疏》。而写这封奏折时,张居正还是一个刚刚进入官场的新人;官职不过七品而已!《论时政疏》明确指出了时下宗亲骄横、财用匮乏、官吏因循守旧等时政弊端。而当时的皇帝是被海瑞称为“家家皆净而无财用”的嘉靖皇帝。而嘉靖是最不喜欢听批评意见,不过这位七品的编修还未能使我们这位“道士”天子感到惹麻烦的兴趣,他也就比当时说真话的海瑞幸运多了,但上奏的信却石沉大海。

    而此时走在回家路上的高拱与张居正都想起了自己多年所写给先皇嘉靖的奏疏,想起今晚皇帝的宴请以及在宴会上皇帝主动向晋王问政这都表明那位想着拱手治理天下的皇帝开始转性了!而大明皇朝也许会迎来新的曙光!

    朱载垕看着张朝道:“铃儿,你看当下内阁这三位辅臣对你今日之言会作何反应呢?”

    有后世记忆的张朝自然是知道张居正,他主持的“万历新政”将暮色渐进大明再次焕发出生机。对于张居正那他肯定是支持改革变法的,而高拱和殷士儋自己不胜了解了!但最近两个月闲来无事的张朝对这二位的文章也是常放于自己的书案之上。

    见朱载垕如此问道,张朝思索了一会儿道:“虽不知阁老们对我的言论会作何评价,但今夜对他们来说注定是一个不眠之夜!高阁老和张阁老二人早在皇祖父在世时便已经展现出变法之意。奈何,到时严嵩专权;人微言轻的他们主张自然也就得不到重视,更不说将主张转化为政策加以实施!如今二位已经贵为内阁辅臣,已然有能力去实现自己心中抱负;但还需父皇的支持!因为变法改革离不开最高权力者的支持!”

    朱載垕道:“這次離京去往太原讓為父感受頗多!而陈洪等人也愿意将朕带去感受普通民众的疾苦!经过与你的那一夜的详谈,才知道原来我大明存在这么多问题!”

    听闻朱载垕这话,让张朝想起了后世一些学者的言论说随着官僚集团的堕落,官僚系统就逐渐的不能公正反映社会各阶层的利益诉求了,而是只反映跟他们一伙儿的大地主们的利益诉求,向皇帝隐瞒底层老百姓的生活状态,而皇帝与中国社会最底层的联系就是太监,皇帝只能通过太监来达到某些目的,这就为宦官阶级形成权力党派提供了土壤,起初太监不是乱政,而是对已经腐败堕落的官僚体系进行补救。

    而此刻听闻朱载垕这话,张朝在心里仍不住是呵呵一笑:“没有想到这陈洪除了有点贪财以外,居然还有这一颗‘济世为怀’的心!居然,能将刚刚在上的帝国的皇帝陛下给‘诱骗’出去体察民情!”

    就在走神的时候,张朝耳畔传来了朱载垕的话语之声:“如今与土默川和察哈尔鞑靼两个最强盛的部落达成了封贡互市的和议,基本上是解决了自我大明立国以来的边患问题。如今这外患暂时得到平息,也时候着手解决这内患了!朕知晓你也有变法图强之心,但这解决问题当从何入手呢?”

    一听朱载垕如此询问,张朝从回忆中回到现实;见朱载垕一脸慈爱地看着自己,着实令张朝颇为感动。

    张朝看着朱载垕思索了一会儿,道:“改革变法不是朝夕之功!至古到今变法者多为失败,除去变法者人亡政终的原因之外,更重的是在于改革变法没有强有力的最高层的支持。而古往今来最为成功的变法非商鞅变法莫属,其变法奠定了我华夏从秦国到我大明近一千八百年的政治制度!较后世的‘王莽新政’‘王安石变法’,商鞅变法称得上是最成功的一次变法。除去孝公的鼎力支持之外,更重要的是商鞅的变法符合当时社会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制社会转化的历史要求!因此,父皇在推行变法之前我们首先就要搞清楚当下社会到底是怎么样一个状况!而我之前谈及的土地问题是当下社会一个主要问题,但也像‘开中法’‘马政’‘户籍制度’这样的急需解决的问题!”

    “当然,我朝现在要解决的问题远不止这些;其他的都是些政治问题;而这些问题不是孩儿的强项。因为孩儿比较注重民生,所以更多关注的经济问题!”

    朱载垕点了点头:“嗯!朕也曾听闻你有个‘农业为本,工为枝干,商为血液’的论断。而你在山西所推行的改革也是围绕解决民生和商业发展为主的!朕也明白你为何选择在这里动手!但农为本,不解决这为本的问题;你强肢注血有怎么能解决这最要命的土地问题呢?”

    张朝笑了笑解释道:“土地问题确实是我大明当下面临的最主要的问题。土地是广大民众最耐以生存之本。有了土地就能栽种粮食,有了粮食民众就能生存!如果一个人有足够多的钱财,那他也就不需要靠土地他也能养活一家老小;那时他也就不必再去寻求土地。如何才能办到这一点呢?做工经商,又或者入朝为官!入朝为官这条路必定是少数人可为之事。经商也需要前期资本也是一条少数人可以选择的道路!剩下的便是做工!”

    “在这里需要给父皇解释一下的孩儿所言之做工不用于当下佃户在地主家那种做工。而是想孩儿在太原等地设立工厂而民众来工厂做事的那种做工,而这样的人我们可以称之为‘工人’!工人来我设立的工厂替我生产我需要的产品,我支付其相应的工钱,他们靠着工钱就能养活一家人。这样他们就会失去对土地的依赖。当我大明的有了足够多的工厂,那就需要更多的工人;这样对土地的要求就会急剧下降。这样就能缓解土地矛盾!”

    “有了商品,那就得有商人来销售这些东西。因此,商人的队伍势必也会增加。而朝廷的问题就为商人创造出更大市场。这就是我为什么主张‘封贡互市’的原因!除去,我们周边的朝贡国;我们还要扩大海外市场。丝绸之路父皇应该很是熟悉,还有成祖时期三保太监郑和下西洋。我大明的瓷器丝绸茶等等东西在西方国家可是供不应求。在我大明也就几十文的东西转手到了西方那些国家就变成了几十金!那是几十倍甚至上百倍的利润,而朝廷也可在这些贸易中获取大量的关税。商人们了利益势必会雇佣更多的人来做工,到那时又有多少人还会抱着土地过一生呢?当然这土地问题还是一个必须解决的问题。而创立与世宗时期的‘一条鞭法’可作为我大明此次土地改革的一个指导性政策!”

    听闻张朝这话,朱载垕点了点头:“关于桂萼所创立的‘一条鞭法’朕也有所了解。那是你皇祖父九年,桂萼进呈《任民考》疏,提出取消照黄册派定年份轮役的老办法,改以一省之丁粮供一省之役。而时任户部尚书梁材根据桂萼的建议,规定了新的赋役征法:合将十甲丁粮总于一里,各里丁粮总于一州一县,各州县丁粮总于一府,各府丁粮总于一布政司。而布政司通将一省丁粮均派一省徭役,内量除优免之数,每粮一石编银若干,每丁审银若干,斟酌繁简,通融科派,造定册籍,行令各府州县,永为遵行。”

    对于朱载垕的言说,再次给了张朝以震撼。这位被朝臣们视为“语言障碍(哑巴)”的皇帝,秉承拱手治天下的治世的理念。令人感到震惊的他不仅不是一位一无是处、昏庸无能的帝王;还是一位相对开明的君主!

    张朝看着朱载垕欲再多言,但想了一下,还是不说为好。在席间,张朝发现这殷士儋与高拱二人不怎么对付,如果让这样“死敌”同在内阁主持政务;势必会影响自己接下来改革计划。但转念一想,以殷士儋与高拱的关系,相信用不了多久这位殷阁老便会被高拱给排挤出内阁。

    张朝之所以会有想让殷士儋离开内阁的想法是因为殷士儋与高拱之间的矛盾极有可能会影响内阁的团结和决策;从而导致改革变法不能顺利进行!而张居正和高拱二人虽说有分歧,但二人都有变法图强之心;二人的共识大于分歧。由二人联手主持改革变法,也有助于集思广益!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新明一五六七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明一五六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明一五六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明一五六七》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