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5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新明一五六七第285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高拱看了看各部的尚书,道:“今天召集诸位前来,想来诸位心里都是知晓所为何事而来的!马上就年终了,这户部的收入及各部的开支也该上报和核对了!不知诸位都有所准备了吗?”

    面对年年的亏空及财政赤字户部尚书张守直道:“诸位也知道我虽在南京户部出任左侍郎一职,但入京为尚书也不过短短几个月而已。我也只能对今年的税赋收支做一个大体的结算。”说完之后,便拿出早已准备好的账簿递给高拱。

    高拱接过张守直递来的财政收支账簿,耳畔中传来张守直的话语说道:“今年全年全国的各项税收总计四百八十六万七千五百四十七两,较去年有所增加。增加点主要来自山西布政司和江南的商业赋税。全年支出五百三十二万七千八百五十七两,支出较去年有所减少。主要是西北和江南等地的军费支出减少,两广地区的平叛费用仍然是税赋支出的重点。工部的治河款项也是税赋支出的大项。至于其他支出我就不一一言说了,诸位请自行查阅!”

    高拱翻看了一下张守直上报的总账,询问道:“十三清吏司上报的地方财政收支明细呢?”

    高拱口中的十三清吏司是户部设在地方的检察机构。户部十三清吏司的财政监督明朝将部分财政监督职权划归财政管理机构———户部,实行财审合一的制度。洪武二十三年,户部在全国十二个布政司设十二部。每部设郎中、员外郎各一人,主事二人,各领一布政司户口、钱粮等事。洪武二十九年改十二部为十二清吏司。宣德十年增至十三清吏司,遂成定制,相沿不改。

    户部为全国财政财务管理机构,其职责有二:一是财计的管理和核算,二是对会计帐籍与会计报告的勾稽、汇审。户部十三清吏司对地方财政的审计监督,是其兼职财政监督职能的主要体现。按照明制,每岁终在逐级上报的基础上,由各布政司及府州县派遣计吏到户部送统计报告,奏销该年的钱粮军需等事项。户部则由十三清吏司对该管布政司的报告进行审核。如没发现错误,户部便书写回批,加盖印章,准予报销;否则予以驳回。这其中如发现有贪污挪用等不法行为,则交都察院处置;如仅为计算和编报问题,则退回重报。

    张守直从身后的案桌上抱出厚厚的一摞账本道:“除去两广及四川因路程原因稍晚送达,其他十个清吏司都将账本送达户部。经户部审核除了河南和山东有所出入,其他几个布政司都已经加盖印章准予报销!”

    听闻张守直这话,高拱心里跟明镜似的;河南和山东两地可谓是年年都会有所出入,而逢灾年这个出入还会有所增加。高拱翻看着河南及山东的账簿道:“今年出入怎么会这么大呢?两地上报的灾害也较去年有所增加。”

    张守直道:“主要是今年的降水较往年有所增多。而漕河的决堤淤塞也较往年有所增加,故太仓调拨给这两地的钱粮也较往年有所增加!”

    高拱道:“既然有所出入,那就让这两地的清吏司好好查察;也去知会一下这两地的监察御史及巡按御史着重查察这山东及河南两地!不知叔大以为如何呢?”

    张居正笑颜而道:“一切全凭首辅做主即可!我没有异议!”

    高拱一听张居正这话怎么这么别扭呢?什么叫一切全凭我做主即可,而后又冒出一句我没有异议。我看你是异议大大的,不然怎么连话都如此言说呢?

    高拱转眼看了一眼张居正,又看着坐在一旁的朱衡道:“朱大人!那就烦劳你去给这两道的监察御史说明一下情况!”说道这里,见朱衡点了点头。高拱看着张守直道:“既然还差三个布政司的账簿,那就等那三布政司的账簿到了之后再一并对消帐。这些已到的账簿暂时留在内阁,我与张大人查看一二!”

    “伯通!你对山西的财政状况怎么看?”

    韩楫放下手里山西清吏司上报给户部的账簿,不由得称赞了一句道:“这账簿较其他清吏司的账簿就别出一致。什么都清楚可见,每一笔收入,每一笔支出都清楚明白一目了然。这种三栏明细分类账簿以我之见可以推广到全国各地的需要做账的地方。这天竺数字也可推广方便计数!”

    高拱点了点头道:“你所言甚是!但我想让你们看的可不简单是山西这些帐做得有多么清楚明了,我希望你们着重细细想想为什么全国其他地方的赋税都是歉收,而山西的赋税不仅收支有度还有结余?这才是我让你们研究的重点!”

    陆树德道:“这可能也只有韩兄可以给我们一个答案了!”

    韩楫放下手里的账簿,转眼看着高拱道:“自隆庆三年,晋王出任西北经略使之后,在查察王易一党之后便开始对山西和大同两地进行了大规模土地改革。将大量被各级官吏及大地主所隐没的土地重新登记造册,并追缴被隐没土地五年的税赋;还处于相应的罚金。重新获得土地的民众自然较以前更为努力的栽种了;加之王爷推广的新的粮食及栽种技术粮食产量也比以前有了很大增加。相较于以前的无知,我现在才明白王爷所作所为是多么的英明!”

    “除了农业上改革,王爷也十分重视工商业的推广及发展。我刚刚在查看山西清吏司上报的赋税,发现山西布政司的商业赋税的占比是全国各布政司唯一超过农业赋税的地区。还有就是山西布政司在教育上的开支也是全国最高的。这或许与王爷提倡的义务教育有关!但这种有教无类的做法,不正是先圣所提倡的吗?”

    高拱点了点头道:“伯通所言的事情我之前也有所耳闻,但当今日见到山西清吏司上报的账簿;我才终于看清了我要推行政治改革的方向在什么地方!至我出任内阁首辅之后,我一直都注重于对吏治的改革,而忽略了对经济上的革新!这或许与我出任吏部尚书一职有关,所以侧重于吏治的清明。相较于王爷,我们看得太少知道的东西也太少了。王爷不止一次在朝堂之上开口言改革之事,我原以为这是他谋求权力的一种方式,今日见到这事实,我方才明白王爷的拳拳赤子之心!”

    “老师,这几天为何心事重重的呢?”

    张居正放下手里的山东清吏司的报表,笑道:“可远!为师可是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你了!来坐下喝茶吧!”

    于慎行放下手里的茶杯,见张居正一脸忧愁;便询问道:“老师,所为何事而烦忧呀?”

    张居正长长地出了口气道:“马上便是年底了,各个布政司下属的清吏司也将各地的税赋收支情况上报了上来,”

    于慎行道:“看老师的表情便知道今年的税赋收支又超支了!”

    张居正转手拿出一本奏疏递给于慎行道:“你看看这是晋王从山西回京时交给内阁所谓的述职报告。看看或许对你有所帮助和启迪。”

    于慎行道:“述职报告?不知何为述职报告?”

    张居正有点尴尬笑道:“这我也不明白,以我看来就是晋王写给内阁的一纸奏折而已。其实我也是刚刚才看到这个所谓的述职报告。看着文字表述应该是晋王写给皇上的密折!被司礼监的人送到内阁来了。之后由随着这些账簿送到我这里来了!”

    于慎行看罢,道:“老师,晋王这是想推行改革变法呀!”

    张居正道:“我早就看出来晋王之用意了!我以前认为他只是说说而已,令我意外的是,他不是写给我们看他也开始付之于行动了。前几日早朝时晋王就开始了他的第一步开海禁,还陈述了土地问题以及财政问题。”

    于慎行道:“这个我也听说了,我听翰林院的同僚讲晋王当日在朝会上一针见血指出了财政匮乏,入不敷出之状况在于土地兼并严重。朝廷的主要财政收入是土地税收,而土地集中于私人之规模愈来愈大,皇亲国戚争先恐后兼并土地,一旦兼并成功就站为自己的;利用自己的特权来欺瞒田税,这样土地被私人占有愈多,国家的税收就愈少;最后,势必造成朝廷日渐贫困,而私人日渐富裕呀。此番论述真是一针见血呀!不知,老师为何问我此事呢?”

    张居正道:“对当下朝廷政务之改革,也是我的理想。怎奈,没有人与我同道呀!原本,以为高拱会支持我的改革大计;可,我找他谈话时,他总是找种种借口来推诿。前几日,他不知从何人处听说我收受徐阶白银五万两之谣言也不查证就前来问罪于我。搞得我十分难堪呀!”

    而这时申时行抱着一大摞账簿来到张居正的值房,见于慎行也来了。便笑道:“可远!我可是有一段时间没有见到你,你在翰林院可好?”

    于慎行笑道:“还成吧!你这些什么东西呀?”

    申时行道:“刚刚去往高首辅处,他让我将山西清吏司的账簿带给老师;让老师看看,方便以后对山西之政进行讨论。”

    张居正看着申时行道:“而就各地上报的赋税收入可谓是一年不如一年。这有灾荒到说得过去,但这没有灾荒却还是这般;这就不得让人深思其中的猫腻。按王爷之言侵蚀国家赋税无非两种人而已,一是贪官污吏,二是豪强地主。贪官玩忽职守、中饱私囊;豪强隐瞒田产,偷漏赋税。豪强地主则多采用涂改图册、飞洒、诡寄甚至杀人等不法手段隐瞒田产,偷漏赋税。这查察被偷漏瞒报的赋税只是治标之法,我们还要治本之策。”

    此时已经官拜礼部右侍郎的申时行面对自己殿试的“座主”(所谓座主就是殿试的主考官)的询问,道:“不知老师以为‘一条鞭法’如何呢?”

    面对申时行的询问,张居正没有做出回答;而是转眼看着一旁的于慎行言道:“你们二位也都去过山西,今日找你们来主要是了解一下山西的情况!我今日听闻户部尚书张大人言说山西布政司不仅是全国少有的收支平衡的布政司,还是有所结余的布政司。不知二位对山西的新政怎么看?”

    申时行思索一会儿道:“山西之政,正好体现了王爷的那句话;农为本,工为枝干,商为血!从刚刚由高首辅处送来的山西清吏司的账簿来看,整个山西的税赋收入工商的税收基本与农业收入持平。如此高的占比也只有江南两布政司才能达到!这其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现象便是山西的农业赋税成明显的增长趋势。”

    “这是其他布政司所没有的表现。”于慎行接过申时行的话茬继续说道:“这或许与王爷推行的新的种植技术有关,但更多却如老师刚刚之言。王爷对山西的官吏的整治及对土地问题的解决。在王爷的主持之下山西大部的土地被重新丈量,还对那些通过特权及瞒报偷税之人进行严查,还对相关人员进行五年及五年以上的赋税追缴。我最近收到我在塞北三镇的同窗给我来信;信中提到王爷在这三镇推行了一个叫‘包产到户’的土地政策!很是新奇!”

    一听于慎行此话,张居正放下他从申时行哪里接过来山西清吏司的账簿;看着于慎行道:“可远,你刚刚谈及王爷在塞北三镇所行的什么‘包产到户’是个什么样的土地政策呢?”

    此时,于慎行感到有些后悔,后悔刚刚一时情急居然将此事给说出来了;就此事他曾答应过自己的同窗不与外人说道。但面对张居正的询问于慎行也只好将自己所了解的情况给张居正和申时行说了出来:“关于‘土地承包’和‘包产到户’我也只是在同窗的书信中听他提了一言。简单说就是王爷将新光复的三镇土地全部收归政府所有,而民众直接向当地政府租赁土地进行种植;民众直接向政府交纳赋税。并且强制规定土地禁止买卖,土地分得多寡由家里的人丁来算。并规定每隔十年进行重新划分。”

    张居正此时对于慎行所言的“土地承包”和“包产到户”没有做出任何评论;而站在一旁的申时行却开口言道:“此策我也有所了解,单就此策的问题我不做任何评论。但想在全大明推行这样的政策可谓是难于上天。也就只能在像塞北三镇那样的新地方能实现,想在内地实施,那简直就是难于上天!”

    于慎行笑道:“汝默兄连说两个‘难于上天’,但在王爷眼里这上天也不是太难的事情。一个放大版的孔明灯便轻松实现了!”

    一听于慎行此言,张居正马上斥责道:“可远!不可在此胡言乱语!什么叫在王爷眼里这上天也不是难事!这要是被有心之人听去,不仅你有麻烦;可能连王爷也会有麻烦!”

    听闻张居正此言,于慎行马上意思到自己刚刚那话有多么的失言!这上天之言岂可在此乱言呢?也怪自己一时口无遮拦,看来自己还得沉寂方能有所作为。

    申时行拍了拍于慎行的肩膀道:“可远也只是一时情急之下的口误之言。老师也不必挂怀于心,相信可远以后会对他的言语进行思量的!”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新明一五六七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明一五六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明一五六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明一五六七》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