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3章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新明一五六七第293章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听着邓经就今日《求是》大卖的回报,张朝心也稍安。见张朝长长地出了口气之后,邓经也跟着如张朝那般放松了下来。因为这期《求是》是检验今后推出的报纸的一次检验,如不能为这京城的达官显贵们所接受;那今后在推行报纸的道路上必然会险阻重重!

    而邓经乃至当初不太理解张晋,以及刚刚收到张朝书信的龙天也算是明白了张朝为何当初一味要先创办一个看似无用的《故事会》。看着张朝写给自己的书信,龙天想起了当初张朝在与自己讲解他为何创办《故事会》的原因。

    一个新生的事物必不能一下子为世人所认可,更谈不上什么接受不接受。而已《故事会》这样相对轻松的刊物来培养一批读者。使其在心中接受并认可这种新式的文刊形式!之后,再借着部分人的认可推出一些偏思想、学术方面的杂文。再之后,加入一些时事文刊。最后才过度到报刊之类的现实文刊!

    而在看完张朝写给自己的书信,龙天也明白了张朝为何久久没有推行新政。任何变革都不是一蹴而就的,都是要经过准备,再到施行,可能还会经过反复,最后还有可能以失败而告终。但为了不至于我们的理想化为虚妄,故这前期工作一定要做到扎实而无一失也!

    看到这里,龙天不由得想起了当年科考之后;与一帮志同道合的书生文人泛舟于南湖之上。而在南湖之上他与自己所言的那些话至今还深刻于自己的心上;而今,你在朝堂之上与这满朝文武讲解你的历史阔论。想到你在朝堂之上滔滔不绝的言论,定是让那班大臣今得目瞪口呆了吧!如同当年的我那般被你惊为天人的理论给深深折服!

    而这时一个问话将龙天给带回现实,龙天转眼看去道:“关翌都准备好了吗?”

    关翌点了点头道:“按王爷的安排,准备了粮草五十车共计两千石粮食,谷草各种作物秸秆三十余车。”

    龙天点了点头道:“原本是想让鲍大人前往俺答部移交这批救援物资;但他先正在前往河套地区收集吉能部的情报一时赶不回来。于是,这个重担便交到你身上了;可有信心完成这件差事?”

    关翌笑道:“你就放心吧!我定然安全地将这批救援物资送达土默川的!”

    龙天拍了拍关翌的肩膀道:“我相信你能很好地完成这次任务,但此行你可不要只知道送这批救援物资。”

    关翌笑道:“你就请好吧!此行我定不负你的重托,我不仅将俺答查个底朝天;说不定我还顺带拐一个鞑靼的公主回来!”

    龙天笑道:“你呀!还是这般没有正形!不过你这话还真提醒了我,等你这次回来;我便让你嫂子给你张罗一门亲事。让一个人管管你,也好让你收收心!”

    送走了关翌,龙天回到自己的书房开始给张朝写回信了。

    。。。。。。。。

    张朝看着张晋言道:“算算日子,这给俺答部的救援物资也该北上了吧!”

    张晋点了点头道:“按关翌从太原押送粮食北上的速度来算,应该已经抵达了镇虏卫;想来此时应该已经在北上俺答的王城的路上了吧!”

    张朝点了点头道:“嗯!很好!让龙天密切关注关翌的动向,期望这小子在这次任务上别又给出整出什么岔子!”

    张晋笑道:“上次来京城被王爷教诲之后,我看他也有所觉悟。而这次正好给他一个历练的机会。如果张翼没有南下,让他俩同去或许。。。。。。”

    张朝放下茶碗,笑道:“我看还是算了吧!让他俩同去,那还不翻天呀!不说他们了!这新一期《求是》也算是大卖,给我说说《求是》上刊印的那两篇文章在社会上可有引起什么反响呢?”

    张晋答道:“对于普通民众能遇见这样的清官廉吏自然是欢喜,基层的一些官吏也想着成为这样的官员有朝一日能被写进书中也算是留名千古!至于,高层阶的官吏他们的思想就要复杂得多了!”

    张朝点了点头,笑颜而道:“这都可以理解!毕竟都是在这官场混了这么久,自然是不被这点小恩小惠所打动的!”

    张晋道:“他们虽然不会被这点名利所动,但他们谈论更多的却是王爷在朝堂之上的那番言论。他们不仅被王爷的才学所折服,更多是在谈论王爷在朝堂之上的最后一言。你的那一句话,在朝廷乃至民间都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在可预见的将来,你的那句话将对那些无作为的官吏及贵族阶层产生重大影响。”

    张朝转眼看着张晋道:“你是这么看我的那句话!不过,你刚刚之言只算是给出一方面的答案;而这更深层的原因还需结合当下我大明的时政来做出相应的分析,如此才能得出这句背后的深意!”

    张朝示意张晋坐下,笑颜而道:“今日既然你我谈到这里,那我也就与聊聊我为何会如此不分轻重说出那番话语来;也算是解开你心中的困惑吧!在此我先问你一个问题,我大明是从什么时候开始变成今日这般田地的?”

    张晋看着张朝道:“对于这个问题你已经不止一次与我说道过了。我大明经土木堡一役之后,便开始走下坡路了;而到了先帝时期,这种内忧外患的局势更加显著。还好,皇上继位伊始便展开了拨乱反正的工作。而今,自我大明开国以来便困扰我们的南倭北虏的问题基本解决,就剩陕西和辽东的鞑靼部落及女真。就目前的形式来看,只要解决了土地和吏治问题;我大明中兴有望!”

    张朝点了点头道:“我大明朝由强转弱的转折点确是土木堡之战,而将‘土木堡之变’视为我大明王朝由强转弱的转折点也说得通。土木堡一战致使我大明军精锐三大营被区区五万人的瓦剌骑兵以埋伏的形式给打得打败,还使英宗被俘,而京城武将勋贵几乎被一网打尽,致使我大明王朝从那一刻便一蹶不振。”

    “按常理,以区区瓦剌五万人马将我大明纵横天下的打得北元鼠窜的三大营打败;这几乎是不可能完成之事。敌我兵力几乎是十比一,即便是中了埋伏也不至于被全歼了吧!说到这埋伏我就由从中发现了一个重大问题。”

    “按《英宗实录》所载,我军之所以会被瓦剌设伏,其原因是当时鼓动并随军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王振,蔚州人也,始欲邀驾幸其第,继而又恐损其乡土禾稼,复转从宣府行。’按《英宗实录》所载王振为了炫耀,于是带着大军回了一趟蔚州老家,又怕压坏自家庄稼于是改变路线,于是就中了埋伏。”

    “初看之下并没有什么问题,但当你细究之后你便能清楚了解这其中令人不寒而栗的原因。怕压坏自己家的田地于是改变行军路线,这才致使我军走进瓦剌事先设立的包围圈而被瓦剌给包围。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当你了解了天时这个东西时;你可清楚地看出这个理由是个完全站不住脚的荒诞之言。初冬时节,那地处山西北部的蔚州那里还会有什么庄稼呢?”

    张晋一听张朝这话,突然感到后脊梁都冒着寒气;自己那后脊梁如同这屋外的天气那般寒冷。小声问道:“按王爷之言,这《实录》所载有误!”

    张朝没有正面回答,而是笑着言道:“历朝历代皇帝本人是无权查看记录自己的《实录》的。故辩其真伪便只有看书的人自己去多多思索了!我刚刚也说了,以我大明军队的战斗是不会如此轻易便被区区五万人就给击败的。套用一句不恰当的话来说,就是五十万只羊,让那五万瓦剌人去抓也不会如此这般轻松就给抓完吧!即便是我军军纪在怎么腐败,也没有当下这般孱弱吧!今天我军这般孱弱也不见鞑靼在这几十年间与我们战斗占得多大便宜!”

    “你只要想通这点,你再来看整个土木堡之变;又会有另一番解读。当我们重新回头来看我军为何放弃原有的行军路线而选择放弃好走的紫荆关,而选择居庸关;这背后和王振家的田地没有任何关系!之所以不走紫荆关,而要走居庸关,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是,那里离粮仓近。因为当时我大明军队里已经严重缺粮。这才使得部队放弃原有的行军路线改道,最终致使我大明军队被瓦剌包围!”

    “据我查看一些资料了解到,到时负责供给粮草的兵部尚书邝埜而这位尚书大人并没有在为大军准备粮食而是随军出战。而真正负责粮饷转运的是兵部侍郎于谦,其对粮草转运老是推三阻四,以各种理由推脱粮草供给。这不是说于谦他的能力不够,土木堡发生之后,瓦剌也先兵围北京之际,证明于谦是完全可以指挥粮草转运的!在土木堡之变后,于谦仅仅用了六天就把七个粮仓里所有粮食尽数运至京城。于谦可以指挥粮草的搬运,却没有把粮草运给前线的大军,甚至连提议和讨论都没有,这一切都说明了什么!”

    张晋没有敢接张朝的话茬,而是目不转睛地看着张朝;他到现在还不知道张朝给他说这件事与他那日在朝堂之上说的那句“靠着国家赋予他们的权利,来挖我大明的墙角他们难道就真的觉得不可耻吗?还是,你们认为这天下是我们朱家的天下与你们无关。改朝换代也无所谓。这天下无论怎么变,也亏不着读书人!换一个朝代,无非就是换一个姓;转身再考个功名入新朝做新官!”之间有什么联系。这和推行的改革计划又有什么联系呢?

    张朝将茶杯放下,看了一眼张晋;见他额头上都开始有汗珠渗出。张朝知道自己这话换作任何人听了也会被吓出冷汗来的!自己第一次给朱载垕谈及此事时,朱载垕甚至想将于谦挖出来给挫骨扬灰;方消其心理之恨。在张朝的劝阻朱载垕最终才没有下达这样的圣旨。张朝不是阴谋论者,但当某些后世不了解的史实摆在他的面前;那他就不能不做出一些联想了!

    张朝看着有点惊魂的张晋接着言道:“说道这里我得给你讲解一个贯穿我中华各个朝代的除了皇权以外的三大势力。外戚、文官集团、宦官这三大左右一个王朝兴衰的势力!外戚和宦官都属于内宫之政,我不多言。我就来和你谈谈文官集团!”

    “文官这个自古便存在于各朝各代替皇上统治万民的存在,是个无解的存在。外戚及宦官都是可以被消灭的存在,但文官却不可能被消灭;因为皇上不可能去治理一个这么庞大的国家。而以当时于谦的官职及威信其绝对可以算得上文官集团的领袖一般的存在,也正是他的威信,才使得我大明能延续至今!”

    “虽说于谦有功于朝廷,但其在土木堡之变时的种种表现有不得不令人生疑。而在其之后的执政生涯中采取的种种措施就更令人生疑了!土木堡之后,武将勋贵集团全军覆没,而战后为了防止武将势力的再度崛起,文官集团创立一种全新的领兵制度——巡抚领兵制度;如此便根本上断绝了武将靠军功发展成势力的可能,虽说如此制度对于国家政权的稳固有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巡抚领兵制却从更不上阻断了武将们上升空间;以至于我大明的军队的战斗是每况愈下;败坏到连区区几十人的东洋倭寇也可你一国之都纵横千里!文官独大,又掌握了军权,以至于皇权被架空!而巡抚领兵制度就是景泰年间由于谦确立的!”

    “这里我在给你讲一个文官集团的事情,你或许会更加了解我为什么会说那句话。都知道英宗因‘土木堡之变’而致使皇权旁落给代宗。或许是英宗看清了事实的真相,于是回京之后便开始了接触文官集团的人。而当英宗皇帝第二次登基就显得十分的有意思,几个大臣带着走回皇宫,就登基了。然后,于谦虽然身死,但他开创的为文官集团所做的事;给他留下了好名声。”

    “英宗第二次登基之后,对文官集团可谓是言听计从。于是我大明文官官场的时代便开始了!事情到成化年间更是加重了这种局面。孝宗皇帝时期连文官集团都说国舅贪张枉法坏事做绝暗无天日什么的,但是首辅大臣李梦阳即便是追着国舅打,但最后国舅也不敢把他也怎么样。因为当时的文官集团的领袖不是别人,真是这位国舅大人!时间到了武宗正德年间,因为武宗的生性使得太监和武将势力终于有点起色,结果正德莫名其妙就落水了,落水之后回京他的心腹都被关在皇宫外面,相见武宗都见不到他!世宗年间的大礼仪事件,文官集团就此事给皇爷爷死磕了十几年;以至于皇爷爷不得不躲到西苑,扶持严嵩这样一个奸臣用于制衡以夏言、徐阶为代表的文官集团!”

    说到这里,张朝伸手去端了端茶碗发现里面的茶水早已干涸,待张晋给自己续杯之后;张朝端起茶碗用碗盖轻轻推开漂浮的茶叶。一边推,一边问道:“你现在明白我为何会在朝堂之上说那些话了吧!”

    张晋放下茶壶道:“王爷深谋远虑!古往今来任何变法都会出现反对者。因为任何变法亦或者改革都会触及到既得利益阶层,他们是不会轻易将自己的利益让出来的!故没有强大权力做后盾,任何改革都无从实施!而王爷的那句话是钉在那些既得利益阶层的钉子,让他们明白皇权的神圣性!借此来加强公权!”

    (本章完)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新明一五六七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新明一五六七》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新明一五六七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新明一五六七》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