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0章:鏖战(4)



苦读书推荐各位书友阅读:大宋之光第300章:鏖战(4)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韩德让捋了捋已经花白了胡髯道:“大辽军队落脚的这地儿是滑州也是黎阳,这地儿处在太行山东麓是古黄河的冲积平原;有四堤、六山、六水、九坂、十八洼、三十二面坡之称,地势西南高东北低;滑州北边就是黎阳,两滴紧紧相连!”

    萧燕燕听韩德让如此讲,扬起脑袋不无激情地说了声:“让哥这么一说,燕妹立即想起‘千骑随风靡,万骑正龙骧。金鼓震上下,干戚纷纵横。白旌若素霓,丹旗发朱光。追思太王德,胥字识足藏。经历万岁林,行行到黎阳。’的诗句来!”

    韩德让一喜,将萧燕燕往自己怀里搂了搂嘿嘿笑道:“看来燕妹已经是中原之主了,你刚才吟诵的是三国魏文帝曹丕的诗啊!”

    萧燕燕爱抚地把脑袋抵在韩德让宽阔的胸膛上,韩德让神情亢奋道:“黄初元年曹操逝世,曹丕初继魏王;率大军从邺城出发挺进黎阳,悲壮长吟《黎阳作三首》成为其军旅诗之绝唱;也成为华夏军旅诗歌的经典之作!”

    萧燕燕又激动起来,把脑袋抬起来凝视着韩德让道:“曹操是一代枭雄,他的儿子都是文武双全;曹植的七步诗古今传颂,而和曹植并称为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随曹丕征战到黎阳也登高望远,畅襟抒杯;高歌长颂《黎阳山赋》:河源汩其东逝,阳鸟飘而南翔。睹众物之集华,退欣欣而乐康。”

    “妙哉!燕妹竟然能将曹丕和刘桢的诗句吟诵出来而且一字不落!”韩德让不无赞赏地说着:“以大漠孤烟,雄风铁骑的边塞诗著称的唐代诗人高适,采撷黎阳风物为题材的诗作达十多首;这些诗多是怀友酬别的性情之作,显示了诗人的另一番情怀!”

    萧燕燕不假思索地吟诵起高适那首《淇上别刘少府子英》来:

    近来住淇上,萧条惟空林。

    又非耕种时,闲散多自任。

    伊君独知我,驱马欲招寻。

    千里忽携手,十年同苦心。

    求仁见交态,于道喜甘临。

    逸思乃天纵,微才应陆沉。

    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

    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

    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

    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吟。

    韩德让听萧燕燕将高适的《淇上别刘少府子英》全诗吟诵出来,感慨不已道:“高适诗句中的黎阳渡就是黄河上的渡口也就黎阳津,对面是白马津;黎阳津和白马津是通向汴梁的唯一浮桥,而黄河这个牛脾气能让黎阳津存在多长时间那就很难预测了!”

    萧燕燕听韩德让如此讲,扬扬手臂道:“让哥哥我们现在只谈诗词不说黄河上的渡口好不好,一说黄河上的渡口小妹诗意全无!”

    “那是那是!”韩德让打躬作揖道:“天宝十一载(公元752年),李白来到白马津北渡黄河到黎阳;然后游历幽燕。李白站在渡口俯瞰黄河浊浪远眺对岸黎阳不禁诗情澎湃,坐骑之上挽缰悲壮长吟《发白马》:将军发白马,旌节渡黄河。箫鼓聒川岳,沧溟涌涛波。武王有振瓦,易水无寒歌。铁骑若雪山,饮流涸滹沱。杨兵猎月窟,转战略朝那。倚剑登燕然,边峰列嗟峨。萧条万里外,更作五原多。一扫清大漠,色虎戢金戈。”

    萧燕燕见韩德让将李白的诗句吟诵完毕,又一次把脑袋贴在他宽厚的胸部上深情道:“让哥哥好记性,竟然熟悉地记着李白的诗句!”

    把脑袋从韩德让胸前抬起来咽咽喉咙道:“李白此诗歌颂了中原一位将军发兵出征,征讨胡人,肃清边患,使边民过上太平生活的丰功伟绩;体现了诗人雄伟豪放,想像丰富、语言奇异、色彩瑰丽诗风的诗风!”

    萧燕燕说完这些话,不禁蹙蹙眉头道:“让哥哥,中原人骂的胡人就是我们,李白写的诗歌颂唐朝将军讨伐胡人;燕妹却在为他唱赞歌!”

    韩德让笑声呵呵道:“燕妹多虑啦!李白诗句中的胡人指的是那些野蛮民族,而我大辽早就是文明一支继承了华夏的正统文化;怎么会是胡人?”

    顿了一下振振精神道:“大辽用孔孟、黄老治理国家,国泰民安,四方折服;只有宋朝一直跟我们作对,那好,只有灭了它!”

    紧握拳头狠狠砸在一颗大树上道:“懦弱皇帝赵恒经营的宋朝,马上就要被辽国铁蹄踏平;只要踢平宋朝,燕妹坐主中原,实现华夏民族大一统才是我们为之奋斗的目标!”

    萧燕燕暧昧地瞥了韩德让一眼莞尔一笑,道:“识吾者让哥哥也!”

    韩德让意犹未尽:“以大漠孤烟,雄风铁骑的边塞诗著称的唐代诗人高适;用黎阳风物为题材的诗作达十几首。这些诗多是怀友酬别的性情之作,显示了诗人的另一番情怀:飘然归故乡,不复问离襟。南登黎阳渡,莽苍寒云阴。桑叶原上起,河凌山下深。途穷更远别,相对益悲呤。高适与友人黎阳渡依依惜别的情景令人愁肠嗟叹!”

    萧燕燕接上话:“在高适前后,江总、谢偃、刘禹锡、骆宾王、王维、岑参、贾岛都在黎阳留下了传世佳作!”

    萧燕燕正跟韩德让谈论黎阳渡和白马渡的诗句,只见辽圣宗耶律隆绪和几十个将士走了过来。

    耶律隆绪给萧太后和韩德让施过礼,指指身后的王继忠道:“父王、母后,儿臣和众将士搞到渡河的船只和工具啦!这还要感谢王将军!”耶律隆绪指指身后的宋朝降将王继忠。

    王继忠的父亲王珫曾任武骑指挥使,戍守瓦桥关。王继忠自幼丧父,六岁时补任东西班殿侍。

    宋真宗做襄王时我就在得以事奉左右,因恭谨厚道而受到亲信。

    宋真宗即位后,王继忠补任内殿崇班累迁至殿前都虞候掌领云州观察使出任深州副都部署;改任镇、定、高阳关三路钤辖兼河北都转运使,升任高阳关副都部署,不久移任定州。

    咸平六年(1003年),契丹几万骑兵向南侵犯到达望都;王继忠与大将王超、桑赞等人率领军队支援。

    王继忠到达康村与契丹战斗,从日落到晚上二更;敌人气势稍稍退却。

    天亮再战王继忠阵势偏东,被敌人所乘绝断粮饷道路;王超、桑赞都畏缩退军竟然不前去援助。

    王继忠独自与部下跃马奔驰前去,服装衣饰稍不同被契丹兵将认出来包围几十层。

    士兵都受重伤但殊死战斗,边战边走沿西山而向北到达白城被契丹俘获。

    宋真宗听到这一消息后感到震动,开始认为王继忠已死优诏赠大同军节度使,增加等级送给财物以帮助办丧事;以王继忠的四个儿子为官。

    后来宋真宗知道王继忠没有阵亡,降了辽国并不责怪;还暗示宋朝使者去辽国是送给王继忠弓箭、马鞭以及求和的札子,上面写道:“自从登临大位,爱抚养育黎民。何尝想过穷兵黩武,一心惟念如何息弭战事。每每敕令言及边境之事,总是严明地晓谕边臣不得妄动。至于北国的人民,不得对他们有些微的侵犯袭扰,此种情形,已是无人不知,你也全都了解。此前已通过雄州知州何承矩传达我国求和的诚心恳求,但此后再无音讯。你可暗里通言,如果答允通和,我将另派使者前往请求。”

    宋真宗给降将王继忠的信札,早就暴露了他想和不想战的阴暗之心;只是鉴于郑爽、寇准这样的大臣强强联手咄咄逼人,面子上过不去;答应他们可以对辽人采取强硬措施。

    萧太后从王继忠那里得到宋真宗想和不想战的心态,更就觉得有机可乘;立即部署了这次南征;想一举将懦弱悲悯的宋真宗拿下,可是事情并不像她想象的一帆风顺;大宋国的百姓站出来跟辽军作对。

    一想起以河为界对抗大辽契丹铁蹄的宋朝百姓,萧燕燕立即想起当年狼狈退出汴京城的辽圣宗耶律德光;心中便就“咯噔”一下。

    可听耶律隆绪提到王继忠找到船只和渡河的工具,立即便就畅笑起来:“车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桥头自然直……”

    苦读书 www.kudushu.org

如果您中途有事离开,请按CTRL+D键保存当前页面至收藏夹,以便以后接着观看!

上一页 | 大宋之光 | 下一页 | 加入书签 | 推荐本书 | 返回书页

如果您喜欢,请点击这里把《大宋之光》加入书架,方便以后阅读大宋之光最新章节更新连载
如果你对《大宋之光》有什么建议或者评论,请 点击这里 发表。